作为一名痴迷于东西方文明交融的文科生,我选择了土耳其语这门横跨亚欧的神秘语言。在亚加达小语种中心八个月的学习中,我明白到语言不仅是交流工具,更是解码文明基因的密钥。
一、从单词拼接游戏到思维重构
当我初次接触土耳其语时,那如同迷宫般的单词结构和拼读规则让我倍感困惑,仿佛置身于一个错综复杂的语言世界中,无从下手。单词的记忆和拼读成了我学习路上的巨大障碍,让我对这门语言产生了畏惧之情。
然而,幸运的是,我遇到了一位极具创意的老师。他独创了一种名为“乐高拼搭法”的教学方法,彻底颠覆了我对单词记忆的传统认知。这种方法将词根和词缀制作成彩色的磁贴,让我们在课堂上玩起了造词游戏。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,我开始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来。
在游戏中,我尝试着将不同的词根和词缀进行组合,就像玩乐高积木一样,不断地尝试、调整,直到拼出正确的单词。当我成功拼出“Gözlükçüler(眼镜商们)”这个单词时,我瞬间感受到了学习的有趣和快乐。
通过这种“乐高拼搭法”,我掌握了土耳其语的单词拼读和记忆方法,我的思维方式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和提升。我开始学会用更加灵活和创造性的方式去理解和运用语言,不再被传统的语法规则和单词记忆方法所束缚。
二、沉浸式学习
学习“Hoş geldiniz(欢迎)”这一问候语时,不仅涉及语言学习,也了解到一种语言背后的历史文化变迁。在学习过程中,老师没有仅仅停留在发音纠正这一层面,而是引导学生追溯这句问候语背后的深厚文明史。这句问候语“Hoş geldiniz”由波斯语的“Hoş”(意为“愉快”或“高兴”)与突厥语的“geldiniz”(意为“你们来了”)组合而成。经过这种学习,我开始尝试从语言的角度去理解和感知不同文明的特点和变迁,拓宽了我学习语言的思维方式。开始意识到,深入了解一种语言背后的历史文化,可以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好这种语言。
老师会引导比较"çay(茶)"与"kahve(咖啡)"的词汇轨迹,结合历史的词汇发展,会发现"çay"经由波斯语借自汉语"茶"的发音,而"kahve"则沿着阿拉伯世界传递着埃塞俄比亚的"qahwa"之音。我就感觉到土耳其语便不再是简单的语言符号,而成为了欧亚大陆千年文明互鉴的活态标本。学习外语的时候,也开始觉得不枯燥,不再只是机械地记忆词汇,而是找到更好的理解方法,更加深刻地掌握词汇的含义和用法。
在小语种中心举办的土耳其文化探索活动里,手艺品工作坊确实成为了一条理解语言逻辑的捷径,为参与者提供了深入体验土耳其文化和语言的独特机会。在制作EBRU水拓画的过程中,要求学员使用土耳其语进行对话,例如:“Bu rengi nasıl karıştıralım?(如何混合这种颜色?)”。老师会深入解释了土耳其语词汇“akışkan”流动的、"kil" 黏土、"sır" 釉料、"fırça" 刷子、"boya" 颜料等等。
三、学习语言思维的觉醒
在亚加达小语种中心的240小时,我收获的不仅是能用土耳其语解读奥尔罕·帕慕克的小说,更习得了用语言棱镜观照文明的方法。当某天我突然发现自己能听懂土耳其朋友说的"İnsan iki nehir arasında bir köprüdür(人是两河之间的桥)",那一刻真正懂得了何谓"语言即故乡"。若你也渴望在亚欧大陆的文明回响中寻找自我,不妨在此开启你的土耳其语冒险——因为每一种陌生语音的背后,都藏着一扇等待开启的星辰之门。